羊城设计联盟学术沙龙
岭南建筑的传承与创新系列(一)
Inheritance and Reinvention on Ling-nan Architecture
《乡愁中的古典与前卫》
Part 1: Classic and Avant-garde in Nostalgia
日期:2022年6月9日(本周四)
Date: June 9, 2022
地点:顺德蓝舍艺术空间
Venue: The Lantern, Shunde
岭南古属南越,远离中原,自秦汉开始有中原文化进入,又吸收了荆楚文化,吴越、闽越文化和沿海海洋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多元综合的人居智慧和人文精神。近代,岭南地区是最早与西方建筑文化进行交流的地区之一。
岭南人敏捷、开朗、讲究实际和敢拼敢闯的性格影响着岭南建筑的地方特性及其呈现。我们深信,岭南的古典和传统文化及建筑蕴含众多的生活智慧,值得细心研究和学习。
@顺德蓝舍艺术空间(本次活动地点)
【岭南建筑的传承与创新】系列圆桌沙龙活动旨在创造一个学术研讨平台,邀请不同专家、学者、业界代表一起研究和探讨岭南文化、岭南建筑的智慧和价值。结合当下国家关于城乡建设、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宏观环境,从当代全球化和在地化的二元互动背景下,展开关于岭南建筑传承和创新的思考和行动。
学术研讨的愿景在于:以吸收前人经验智慧为基础,启发业界和社会以技术革新结合时代变化的适应性,重拾文化自信,构建更符合现代族群需求的城乡空间和人居关系。
活动总策划 蓝舍总建筑师 学术主持
丁劭恒
香港注册建筑师/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
博士/建筑学硕士/土地经济学硕士/建筑学士
ADARC思为国际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HKIA香港建筑师学会一带一路及湾区委员会常委
YCDA羊城设计联盟学术委员会主席
分享主题:【乡愁中的古典与前卫】
个人简介
丁劭恒博士 Dr. Allan Ting为香港执业建筑师,于美国德州及法国巴黎先后获得建筑学硕士、土地经济学硕士及管理学博士;曾任职英美多家著名设计事务所,并以合伙人身份任职于超过150历史、世界享负盛名的 Palmer and Turner Architects (巴马丹拿)香港总部,2005年创立独立工作室ADARC 【思为建筑】,深耕公共文化建筑。
丁博士个人及其作品获得众多国际设计殊荣,包括香港建筑师学会最高荣誉HKIA年奖、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香港青年建筑师奖、AIA美国建筑师协会文化建筑奖、中国鲁班奖、苏格兰Chivas文化建筑师奖、AMP美国建筑大师奖、德国iF设计奖等。丁博士的建筑遵从以人、文化及特定场所建构特殊价值观和理念,以东方人文要素为语境,致力让作品投射出恰如其分的光辉和气质。
学术致辞
孙一民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个人简介
孙一民教授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及教育家,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学院城市与区域特别研究班(SPURS)高级访问学者,美国SASAKI公司设计师。孙教授的学术及实践研究方向聚焦于大型共建筑设计、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
作为国内培养的第一位体育建筑博士,孙教授的体育建筑研究始终坚持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在体育建筑研究和参与国家大型体育场馆工程方面保持了国内领先的地位。孙教授的研究以政府委托项目和实践为依托,积极参加地方各级政府的决策研究与咨询,先后主持了重庆、武汉、兰州、成都、广州、徐州市的多项城市设计工作。孙一民教授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并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分享嘉宾
阮文韬
Groundwork元新建城合伙人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注册建筑师
香港设计师学会注册会员
香港室内设计师学会注册会员
HKIA香港建筑师学会一带一路及湾区委员会常委
2022日本Sky Award 委员会常委
分享主题:【“排档创新”:保留香港街市文化】
个人简介
阮文韬毕业于香港大学及剑桥大学建筑系,并获得一级荣誉。曾担任奥地利篮天组Coop Himmelb(l)au驻中国项目统筹,并曾兼任于英国金斯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自2011年在香港创办GROUNDWORK以来,阮文韬一直致力参与社会性项目及研究,2013年开始带领香港理工大学多学科团队,为保留香港街市文化 完成的「排档创新」设计,迄今为止香港约5000文件都已完成了更新;于2017-18年为香港政府开展一系列社会调研及儿童活动,编写了「城市儿童公共游乐空间设计」的政策。
阮文韬的作品糅合了人文精神与美学创新。阮文韬曾获“世界建筑下一代的建筑大师”之45位40岁以下特色世界建筑师之一,Perspective Magazine「40骄子」;2013年获「香港精神奖」;2014年获选为「香港杰出义职人士」,南华报业集团「CEO OF THE YEAR奖」及入编《亚洲华人领袖名录》。
肖毅志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士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硕士
东意建筑AtelierY创始合伙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外聘专家
广州美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客座导师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导师
YCDA羊城设计联盟理事
分享主题:【岭南气候下的可持续建筑设计】
个人简介
肖毅志先生2008年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创立东意建筑Atelier Y事务所进行建筑创作和地域性设计研究。事务所通过设计、研究和教学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结合建筑考察、工作室沙龙、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与设计实践的融合,不断追求和营造较为纯粹的学、研、产的思想生态和工作氛围。
事务所设计理念遵循德国技术理性设计哲学,强调现代性建筑精神与本土化创新相结合的设计策略,遵循“简洁、实用、美观”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结合德国 “有机、绿色、节能、健康”的新型建筑设计系统理论,利用对岭南本土气候及文化适应性研究的成果,努力寻求以低技节能为基础的现代岭南建筑绿色之路。
吕达文
城市设计硕士/建筑学硕士/建筑学学士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
香港注册建筑师
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
汇创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分享主题:【城市中的立体庭院】
个人简介
吕达文先生成长于香港多元化及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对相关的建筑、城市、人文都作出深刻的见解与观察,后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建筑与城市设计,并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肯尼游学奖学金(WilliamF . Kinne Traveling Research Fellow ships)和 Lucille Smyser Lowenfish纪念大奖 – 最佳城巿设计,及成为美国绿色建筑协会「能源及环境设计领导」认可专业人士 (LEEDAP)。
学成归国后,他于香港创立Atelier Global(香港汇创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一直坚持尝试建筑设计与艺术领域的新可能性,致力于探索跨界思维下的设计实践。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于全国和境外完成并参与了众多公共建筑项目,同时也荣获德国iF 、美国建筑大师等多项国际权威设计大奖殊荣和受邀参展多个国内外艺术个展,包括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伦敦建筑节等。
庞伟
广州土人景观首席设计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广州美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景观设计]学术主编(2013-2019)
分享主题:【匍匐和突破:深圳的二个公园】
个人简介
庞伟先生,著名景观设计师、人文学者、诗人。庞伟先生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首届“中国设计大展”空间组策展人,2017、2019、2022三届港深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委员。
庞伟先生作为主要设计人之一完成的“中山岐江公园景观设计”作品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环境艺术类金奖,世界城市滨水杰出设计"最高荣誉奖"。庞伟先生的作品“荆棘之路-石阵”获得中国雕塑学会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
羊城设计联盟学术委员会今年举办多场学术考察和讲座活动从学术角度探讨当代岭南建筑的传承和创新,提高羊盟专业学术影响力,结合项目考察,体现设计和产业共融。后续更多活动干货可以点击关注公众号,留意后续信息发布。欢迎各位积极参与。
主办单位
ADARC【思为国际建筑师事务所】为国际性的先锋设计机构。事务所创立于美国,2005年于香港成立企业总部, 通过在香港、广州、上海、澳洲悉尼等各具背景的国际团队/分公司为亚太区和中国大陆的不同类型项目提供针对性的创意设计服务。团队强调创意和文化内涵,兼备传承与创新,是一支思考型,研究型和实干型的团队。ADARC的创作力量由一群具备广阔国际视野、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带领,并以当代前卫的设计思想进行大胆深入的探索与开拓。
ADARC为实践当代先锋建筑及城市设计而存在,团队以极具前瞻性的都市规划、城市更新、建筑设计、文化保育、TOD综合开发、生态景观、及室内设计为工作核心。ADARC以敏锐的时代触觉,运用跨专业、跨学科的立体工作模式为客户提供从项目策划、概念设计、深化落地、以至到建设运营的全链条一体化设计服务。ADARC在众多世界性的设计奖项中摘取过无数国际殊荣,团队和作品获得业界及客户的高度赞誉和认可。
ADARC致力于让建筑沉淀文化,让每个设计作品投射出恰如其分的光辉和气质。ADARC以对文化附加值的追求,来适应城市变迁和建筑革新的挑战,让作品成为现代文化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此同时,ADARC以建筑师、艺术家、生态环境守护者、人文价值传承者等多重身份,在创造与创新的过程中,履行一份对历史、文化、环境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
@ADARC 獲獎喜訊 | 美国最佳设计奖Best of Year Awards(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支持媒体
(排名不分先后)
CBC建筑中心、腾讯·大粤网、雅居生活、华南理工建筑学院、建筑档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