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凤凰网 | 丁劭恒:批判性、观察力和独立思考对建筑师最为重要
思为建筑丁劭恒:批判性、观察力和独立思考对建筑师最为重要


更多資訊,請瀏覽 鳳凰網 | 思为建筑丁劭恒:批判性、观察力和独立思考对建筑师最为重要


 

丁劭恒Allan Ting

香港注册建筑师/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员

博士/建筑学硕士/房地产硕士/建筑学士

香港ADARC思为建筑创始人/设计总监

HKIA香港建筑师学会大湾区工作委员会常委

YCDA羊城设计联盟对外交流事务部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

 


与丁劭恒博士(Allan Ting)的对话是从网红建筑话题开始的。

 


“网红建筑”=存在即合理?

在社交媒体前所未有发达的今天,“网红建筑”成为各大社交APP的“标准配方”,随时随地都会冒出来。“社交媒体性”现在已经成为不少建筑师设计新项目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层出不穷的网红店、网红建筑、网红打卡地让建筑设计离每个人的生活更近一步,使得大众对那些堪称艺术品的建筑更加热血、好奇。而另外一方面,在建筑界,“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对建筑的负面影响”这一议题其实已经争论了十余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少人担心的是,人们只会被一些光怪陆离、五光十色外表的网红建筑吸引,进而成为高度视觉化的奴仆,而建筑的娱乐性被逐渐推至高潮,它的空间魅力在不断被忽视。

那么,建筑的成功与否,流量是不是一个评判的标准?

执业超过20年的丁劭恒并不否认“网红建筑”存在的合理性,但他也对“网红”现象提出了批判部分:“如果大众只懂一味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和实用性,而建筑师则只顾热衷于成为明星,在可见的将来,悄悄消失在视线远方的,并不是建筑的躯壳,而是建筑曾经感动人心的场所精神。”

 

Best of Year Awards 

美國ID 建築及室內設計獎-最佳年度獎

The Lantern Art Space 藍舍藝術空間 ©ADARC

 

 

DFA Design for Asia Awards (DFA) 

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

A&D Award (A&D) 香港A&D 建築設計獎

HHICC Plaza and Hilton Hotel

和華環貿廣場及希爾頓酒店©ADARC

 


建筑师的独立思想

作为一名建筑师,丁劭恒强调应该保持思想独立性:“(建筑师)对于潮流,不应追得那么贴,要么保持距离,要么和它分道扬镳、要么就超越它,而不要贴在它后面。”因此,建筑师们应该从“网红现象”当中,拨开迷雾,认真思考未来建筑的走向。

在采访中,丁劭恒是多次提及建筑师的“批判性、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曾在欧美、香港求学及长期工作的他,凭借多年来对中西方建筑的探索及研究,指出中西方教育体系对建筑师训练的区别:“西方大学将建筑学放到社会科学院里,更多是从社会哲学、人文艺术的角度去训练建筑师的思考方式,而中国多数大学将建筑学归属为理工科,即更多是训练技巧。”教育体系的不同,造就了思维方式的区别。

 


建筑师的业是什么?

梁思成曾提及建筑师的社会性作用,认为是这样:“对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纪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

与丁劭恒对话过程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此有更为广度的思考:“建筑师应该持有关怀社会的思想,要关注社会变迁等问题。”

优秀的建筑师会以一个社会学家的身份去观察社会,香港很多建筑师会介入很多公共事务,比如关注文化保育、环境生态治理、填海等社会性问题,甚至还去参选立法会议员。这些看似与设计关系不大,但因为他们接受了建筑师系统训练,所以对社会的批判性、观察力以及独立思考都是基于回归到社会责任感,协助社会有质量地向前发展,而不只是为解决技术问题,或是协助资本家纯粹去追逐市场利益。

 

 

 

当今或许难再出顶级大师

丁劭恒也有担任一些社会公职,而由他创立的设计机构【ADARC】思为建筑,近年聚焦于对当代艺术、建筑、环境和社会的持续研究及实践,主导公共建筑设计也是他们业务的重要部分,例如香港西九龙铁路站综合体、香港东亚运场馆、顺德历史博物馆、顺德清晖园片区改造等等。丁劭恒对于这些设计都会坚持一个重要原则:“公共建筑都具有特殊的社会性,创作上我们希望离开形式,拒绝某些来自形式的诱惑,让思考回归理性,让结果反映事物的本质,从而创造更具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Guangzhou Design Week Cultural Award

廣州設計周IAF文化公共建築大獎

Lihu Culture Center

廣東里湖文化中心  ©ADARC

 


好的建筑不应流于形式,“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这是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说的话。现代还能出现如贝聿铭这样的顶级建筑大师么?丁劭恒会觉得有些悲观:“可能时代转变了,生活节奏快了,像以前的娱乐圈,还能有张国荣这样出色的演员,但现在很难。好的建筑要时光沉淀,有实力的建筑师还没成名前可能已经‘倒闭’了,因为没流量。”

但他的这种悲观也是夹杂着希望,“整个社会还是螺旋式上升,某一些价值虽然迟到,但不会缺席,当潮流大家玩厌了,最终又会回归。”

 


【以下为访谈部分实录】

 

凤凰网家居:思为建筑是于2005年成立,当时成立的契机是什么呢?

丁劭恒: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以前的老板是一个瑞士人,管理一个很庞大的设计团队,我跟了他很多年。但后面因为大公司的项目范围太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作准则会使你的思考节奏变快,很难静下心来做有深度的东西。所以我想尝试一下小项目,所以提交了辞职信,想有更多时间去积淀自己。

 


凤凰网家居:您一直投身于公共文化建筑实践,致力让当代建筑成为具有内涵的文化载体,您这一路摸索实践至今,有什么心得体会呢?

丁劭恒:首先如果你定义自己是一位“建筑师”,做事就不能太急,不能想着一夜成名或突然间变成网红,在这个行业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好的作品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筛选。

其次,我觉得要适度参与市场的竞争,但同时也要保持对社会的批判性,当各种潮流、各种力量大混战的时候,你要和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用批判性思维去看这些东西。

 


凤凰网家居:您说过公共建筑都具有特殊的社会性,应该创作根据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这句话怎么理解?能否用一个您的作品去诠释这句话?

丁劭恒:以传统的观点去理解建筑,它更多是服务于权力和财富,比如文艺复兴的艺术家都是服务于贵族、宫廷,但也产生很多伟大作品。而处于这个时代,我们更多要去思考除了权力和财富以外,还要关心一些什么问题?比如基本社会的人文价值、环境变化等。

所谓“社会责任”,是对人、环境和城市长远利益的确立,个人认为资本和民生应该是双赢的,不要说等赚钱了才去承担社会责任,而是在你做的过程中就要带着这种意识。

开发商大多数都是追逐短期利润,很多时候他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破坏了生态,而建筑师在服务财富和权力之时,不能只看短期利润,要以综合性的眼光去平衡。

 


凤凰网家居:您做了不少项目,哪一个项目是最为自豪?

丁劭恒:不能说哪个项目最为自豪,因为我们都在不断成长进步。说下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吧——顺德大良清晖园项目。清晖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但它面临一些问题,如与周边社区是割裂的,文化价值被淹没。

当时受当地政府邀请去做文化保育以及周边环境的更新,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复杂。因为你要用一个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岭南园林做起点,去激活这个城市的活力,从社区再生,到轨道交通、城市景观,再到经济收益等各方面都要进行衡量。可以说,这个项目给了我全面练习的机会,从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到精细的建筑设计都要涉及,对建筑师来说,整个体验是非常全面的。

 

Guangzhou Design Week Cultural Award

廣州設計周IAF文化公共建築大獎

Shunde Qing-hui Garden and Historic Town Center Preservation and Urban Regeneration

清暉園歷史城區保育及城市更新©ADARC

 


凤凰网家居:您是香港建筑师学会一带一路及大湾区委员会常委,大湾区是建筑设计师的黄金机会,从行业角度,您如何看待大湾区建筑的高品质发展呢?

丁劭恒:在战略上来看机遇是非常大的,在世界的四大湾区之中,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很占优势,比起纽约、东京、旧金山这三个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在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及城市群协同都是非常好的。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蕴含许多发展机遇,可以让年轻的建筑师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另外,大湾区的一些标志性建筑,也越来越多国内团队参与其中,证明国内的设计水平已经逐步提升,与国外水平差距缩小。

 


凤凰网家居:您常年游走香港和内地,觉得香港建筑设计师有哪些优势?

丁劭恒:香港建筑师比较注重项目的社会性和公共性,会参与和研究建筑生命全周期及其可持续性,思考得较为立体。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 – Restoration + Workplance
美國建築大師獎-建築更新活化獎
美國建築大師獎-最佳辦公空間獎
ADARC Annex Studio 

建築師的自由之家  ©ADARC

 


凤凰网家居: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您认为最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丁劭恒:我认为,建筑设计师一定要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观察力,并且一定要时刻关怀社会、关注社会的变迁。

香港建筑师有一个优点,会以一个社会学家的身份去观察社会,也会介入很多公共事务,比如关注文化保育、环境生态治理、填海等社会性问题,甚至还去参选立法会议员,这些看似与设计关系不大,但因为他们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西方建筑师训练,所以对社会的批判性、观察力以及独立思考都是基于回归到社会责任感,协助社会有质量地向前发展,而不只是为解决技术问题、或是协助资本家纯粹去追逐市场利益。

 

凤凰网家居:建筑师要保持独立性,您有什么建议呢?

丁劭恒:还是要回到教育体制层面去思考这件事情。国内的年轻设计师普遍重形式和技巧,但缺乏思想上的练习,所以主要还是要回到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中,要有自己的判断。

 

凤凰网家居:现在网红建筑层出不穷,也造就了很多建筑师可以一夜成名,您如何看待建筑行业娱乐圈化的现象?

丁劭恒:我不抗拒流量,但觉得不能过分依赖流量,建筑师不一定要走明星化这条路。我记得日本建筑师内藤广说过一段话,大意是现在的年轻建筑师喜欢走捷径,想一夜成名,想快点做完事情就登杂志封面、走秀,而忽略了设计本身内涵。

关于明星化操作,我不知道能持续多久,一方面他们也是帮助行业做传播,这是好事,但另外一方面他们做设计的时间变少了。不过这些都取决个人选择,而我享受专心做设计。

 

凤凰网家居:您认为在这个时代下,是否还有可能出一些殿堂级的建筑大师呢?

丁劭恒:我个人对此不太乐观,在速成的年代,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一个大项目,但一座好建筑,是必须经理时间的打磨和沉淀,建筑师也一样。建筑是要经过时间打磨和沉淀的。

 


*上述文字转载于凤凰家居网

圖片來源于ADARC思為建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loading...